在1123位面,历史发生了与我们世界截然不同的演变。在这个位面中,苏联并未解体,反而变得更加务实,美国则不断与曾经的敌人合作以维持全球的平衡。冷战爆发后,美国迅速放松对德国、意大利和日本的限制,帮助这些国家重建军力。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,美苏之间的较量更加白热化,而美国却选择与曾经的敌人联手,共同拆分英国和法国。到了70年代,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地中海舰队,甚至允许意大利重新拥有航母。80年代,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,以应对苏联的威胁。
1123位面的冷战更加残酷,特别是中苏两国并没有像我们这个世界那样完全疏远。为了应对中苏的联合威胁,美国比历史上更加果断地重新武装日本。在80年代初,日本便拥有了类似轻型航母的鞍马级直升机航母。
展开剩余78%早在1970年,日本便开始建造榛名级直升机驱逐舰,这是一艘可以搭载直升机的水面舰艇,虽然它的性能有限,但为日本海军提供了巨大的潜力。榛名级的标准排水量为4950吨,满载时为6850吨,舰长153米,宽17.5米,最大航速31节。它能够搭载三架海王直升机,但只能允许一架同时起降。
相比之下,意大利海军的安德烈亚·多利亚级直升机驱逐舰,尽管也是为了反潜和防空任务设计,但其装备更加先进,能够搭载更多的武器系统,包括40发海猎犬防空导弹和4架AB-212直升机。而法国和苏联的舰艇更是实力不容小觑。法国的圣女贞德级直升机航母舰载4架云雀直升机,具备更强的两栖作战能力;苏联的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则搭载14架KA-25直升机,具备强大的防空和反潜能力。
不过,日本对榛名级舰艇的性能并不满意。1969年服役的意大利维内托级直升机航母同样引起了日本的关注,这款舰艇搭载了更多直升机,具备更强的反潜能力。而日本则提出了“航路带”构想,计划加强南北海域的防卫,从而为未来的大型舰艇设计奠定基础。
为了增强反潜能力,日本防卫省在1972至1976年间提出了建造大型直升机驱逐舰(DLH)的计划。初步设计希望能搭载6架直升机并配备先进的防空和反潜武器,但由于石油危机造成的财政紧张,项目最终受到了压缩。为降低成本,日本决定放弃一些高端装备,采用更为经济的MK-13防空导弹发射器,并在设计中增加反潜武器和防空能力。
随着项目的推进,DLH的设计方案不断优化。它的前半部分仍为传统战舰设计,而后半部分则为飞行甲板,采用山字形的武器布局。为了满足万吨级舰艇的要求,DLH使用了强大的燃气轮机动力系统,使得其最大航速可达到30节。
最终,DLH直升机驱逐舰得到了美国的默许,并于1977年开始建造。1980年,首舰“鞍马”号正式服役,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旗舰。其总排水量为9500吨,舰载6架海王直升机,具备出色的反潜能力。鞍马级舰艇的设计得到了日本和美国的高度评价,成为直升机驱逐舰中的佼佼者。
然而,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进步,日本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后决定对舰艇进行改进,增加了反舰导弹系统和近防武器,减少了舰载机数量。尽管如此,鞍马级仍具备强大的反潜能力,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日本海上力量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可以说,鞍马级直升机航母的存在代表了当时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一种突破,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日本在军事领域的创新和进取。尽管这个计划在国际政治的背景下未能完全实现,但它的可行性和设计理念为后来更多的航母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同创优配-配资开户大全-股票开杠杆-配资炒股导航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